残疾人辅助器具升级慢价格高
建议残疾辅具服务保障“私人订制”
双林镇政协工作联络组信息员、党政综合办公室、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朱慧反映,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社区康复指南》指出“对许多残疾人来说 ,获得辅助器具(简称“辅具”)是必要的,对于帮助获得工作技能,脱离贫困来说是任何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残疾人辅具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存在缺乏个性化、精细化的问题,短板亟待补齐。
一是残疾辅具制造企业投入成本高获利少没有研发动力。传统辅具制造企业对残疾辅具的设计投入成本高,设计周期长,一般都专注于轮椅、助听器、义肢等需求量大的“大路货”。个性化的辅具是针对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具体使用场景量体裁衣,市场需求有限,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研发这类产品的性价比不高,企业缺乏积极性。
二是残疾辅具需求范围广体量小个性化需求缺乏用户反馈渠道。残障人士群体对辅具的需求不仅在公共场所各类无障碍设施上,更在日常生活看似不起眼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有特殊的辅具需求,需求范围广泛。消防战士朱铭骏受伤高位截瘫,在B站UP主“字幕君”的帮助下,联合爱心企业为他设计了国内首张电竞护理床,为自强不息的朱铭骏提供了个性化的电竞环境支持和家庭护理帮助,让他能开启电竞主播的人生新职业积极融入社会,也为看护人照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北京肢残人协会主席刘京生,家里一块搓衣板的上沿上嵌入了一颗圆帽的螺丝钉,并用铁合页将搓衣板固定在墙面上,他只需咬住毛巾盖在螺丝帽上,利用毛巾上的小小凸起,帮助失去双臂的自己在不用他人协助的情况下自行擦干耳廓里的水。像这样小小的“土设计”,能帮助残障人士自主自立自强,既减轻了看护人员的负担又极大增强了残障人士自立自强的精神,为其积极融入社会注入信心。但是此类辅具需求体量小,残障人士的小众化需求缺乏便捷有效的反馈渠道,很多人只能自行捣鼓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来勉强应付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利于残障人士积极融入社会。
三是残疾辅具类型少价格高补贴少缺少医疗政策支持残障家庭负担重。目前只有北京、江苏、福建、广东等少数地区建立了普惠性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部分省市开展了将康复辅具纳入医保体系方面的探索,多数地区缺乏相应保障。个性化辅具需求反馈渠道窄市场需求打不开,企业生产意愿低,自主产品的研发生产供给能力欠缺,辅具类型少升级慢价格高,多数残疾人的康复辅具配置需求未得到满足。
残疾人辅具具有个性化、精细化特点,更深入推动助残服务保障不断进步,助残服务“私人订制”,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多方协同发力。
一、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具的医保支付范围和比例
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我国国情,遴选基本康复辅具,将基本康复辅具配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范围,并逐步增加报销种类,完善康复辅具配置的工伤保险支付制度,建立稳定的支付保障制度。
二、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补贴制度,政府统一采买免费服务
建议设立基本康复辅具的专项补助,推动采用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康复辅具配置租赁服务,减轻残疾家庭负担。转换各地残联部门分开采购为国家层面统一组织采购,学习药品集中采购方式,把小众的个性化需求集中起来,提高招标筹码,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生产意愿,带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药监部门全面加强康复辅助器具类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康复类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对严重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限制,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和公众用械安全。地方政府根据贫困残疾人需求免费适配相应辅具。
三、搭建需求平台鼓励科技创新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残联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每年度组织开展全国性残疾辅具设计大赛,成立专项奖金,保护专利设计。创建交流平台,为残疾人群个性化需求提供发声渠道。为残疾人的“小发明”“小创造”提供专利申请绿色通道,鼓励自我创新、自力更生。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投入残疾辅具设计开发,提供减免税费、贷款免息等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