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提案 社情民意 调研报告 政协文化 书香政协 委员风采 学习之窗

夏坚定同志在区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6-01-06 15:35:51 字号:[ ]

夏坚定同志在区委三届十次全体

(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5日)

   刚才,叶书记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并对区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作了说明。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就抓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成绩,提振信心踏上“新征程”

  2015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承上启下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抓要事、干大事、破难事、办实事,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可以用“稳中有进、转中见好”两句话来概括。“稳中有进”,主要是经济增长平稳较快,部分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靠前。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亿元,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35.3亿元,增长9.1%,增幅居全市第二,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11.6%,增幅居全市第一。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6.7%,增幅居全市第二。“转中见好”,主要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质量效益不断向好。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居全市第一。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9.3%,增幅居全市第三,高于面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5%,居全市第一。星光农机在主板成功上市,富得利木业在“新三板”挂牌。服务业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预计完成增加值119亿元,增长10%,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旅游业、电商产业加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实现了较快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抓要事,“稳”的基础切实巩固。一是平台整合提升有新的力度。深入开展“清障拔钉”专项行动,完成平台内拆迁542户,拓展面积4868亩。加快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园区道路、管网、电力等配套不断完善,平台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二是项目引进推进有新的突破。深入实施“浙商回归、浔商回家”工程,完成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39.3亿元、实到外资4500万美元。成功引进重大项目4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蓝光驱动、艾荣达健康科技两个项目入选省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圣龙汽车配件项目、国际香草园等5个重点建设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入选数居全市第一。三是企业帮扶解困有新的举措。开展了“强信心、稳增长、扩投资、保安全”千名干部走访帮扶企业百日专项行动,梳理出企业实际困难304件,解决152件。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组织206家小微企业开展科技、人才、金融等对接活动。在浔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5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2、善干大事,“进”的态势充分呈现。一是在重大成果争创上,南浔古镇成功创建全市首个5A级景区,荻港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建材市场荣获“中国建材家居示范市场”称号,善琏湖笔小镇和湖州丝绸小镇荻港片区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省级生态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通过现场验收。二是在重要领域建设上,实施重点项目建设210项,完成投资113.6亿元。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钢琴艺术馆投入使用,南方新世界全面建成。新318国道(南浔段)完成投资5亿元,城市过境段完成沥青下面层。太嘉河、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工程顺利推进。三是在重点改革推进上,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公布部门主要职责299项,细化具体工作1678项。完成区交通局、区环保局等5个部门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99项、收费项目200项,审批时限缩短60%。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出台工业企业差别电价、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管理等政策。不断推进农村“三权”确权改革,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90551宗,农房确权登记发证74585宗。

  3、破解难事,“转”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环境整治倒逼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投入资金18亿元,大力开展工业综合治污、农业面源治污等工作,全区出境断面水质均保持Ⅲ类水以上。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完成拆违178.9万平方米、“三改”309.6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淘汰高污染小锅炉810台,PM2.5均值同比下降12.3%。二是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科技孵化平台,中电21所浙江分所、科创园二期等完成主体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久盛地板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引进各类人才3216人,入选“国千”2人、“省千”6人,入选数均居全市第一,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团队和领军人才28个。三是“四换三名”推动转型升级。电梯行业列入全省区域性“机器换人”示范试点,怡达快速、沃克斯等企业“机器换人”成效明显,久立特材、巨人通力成为省第二批“三名”企业。全面整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不达标以及其他违法生产的企业(作坊),淘汰“低小散”企业561家。

  4、办妥实事,“好”的成效更加明显。一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8%。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8%。大力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户,金象湾保障房二期完成工程量的85%。二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校园”建设,新建幼儿园4所,宏达学校主体工程结顶。加快建设一流医院,区人民医院新建大楼全面进场装修。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8个,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20处,开展各类基层文体活动1200余场,成功举办“湖羊文化节”“渔文化节”等具有南浔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成功入选国家安监总局2015年可持续发展项目东部试点,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实现“零增长”。花林集镇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十个整改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县区之一。高度重视群众诉求,“12345政府阳光热线”和区长热线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3016件,解决12627件,群众满意率居全市第一。不断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安南浔”有望实现“十一连冠”。

  回顾“十二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三期叠加”,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但我们紧紧咬定“重振南浔辉煌”的总目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城乡建设展现了新面貌、环境治理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生活得到了新改善。“十二五”期间,我们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区)、省示范文明城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南浔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地标建筑相继建成,金象湖公园、市民广场等一批公益设施对外开放。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实现赶超发展、“重振南浔辉煌”提振了信心。

  二、认清形势,凝心聚力迎接“新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新动力正在形成,新业态不断涌现,但经济增长新旧动能仍在转换之中,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大势、准确研判经济态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从我区实际来看,形势中“喜”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过去一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练市小城市改革试点,全力实施农村“三权”确权和户籍制度改革,这一系列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

  2、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需求红利。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目前我区城镇化率为61.8%,“十三五”期末的目标是68%,以现有常住人口计算,未来5年将新增4万人到城镇居住生活。因此,在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方面,潜力还很大。

  3、古镇持续发展带来的现实红利。古镇承载着南浔历史上的辉煌,沉淀了南浔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新常态下南浔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经过多年的保护利用,古镇形象已得到明显改善、经营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人气显著提升。2015年古镇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7%,门票收入增长46%。同时,随着与康辉、中国美院战略合作全面铺开,区内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南浔古镇将具备更为完善的外部基础配套和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撑,南浔旅游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和互促互补作用将更加明显。

  4、接沪连杭融苏带来的溢出红利。“十三五”时期,杭州将承办G20峰会、亚运会,上海自贸区、虹桥商务区将进一步提升发展,湖苏沪高铁等将开工建设,我区将深入实施接沪连杭融苏战略,基于自身的优势特色产业、功能日益完善的中心城市和省级小城市、特色小镇等发展平台,我们将站在更高的层面、面对更广阔的空间,以更大的力度吸引人才创业创新、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接纳新型业态落户,以更强的外部动力带动内在活力,推动产业、城市高质量发展。

  形势中“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下行压力较大。1-11月工业增加值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全区工业用电量仅增长3.1%,列全市第四,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电梯、电机两大重点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和14.9个百分点。同时,受市场需求等影响,部分行业出现困难,全区29个大类行业中有8个出现负增长,且负增长10%以上的达到5个。

  2、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较多。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起步较早,一区域一产业的现象较为突出。“低小散”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占用了大量土地、消耗了大量资源,但社会贡献比较小。以木业产业为例,1-11月近2000家小型木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仅16亿元,税收仅1.6亿。新常态下,南浔转型发展、提质发展的压力较大。

  3、发展后劲仍显不足。1-11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长兴的49%、吴兴的65%,工业性投入80.9亿元,为长兴的52.5%、吴兴的86.9%。大项目支撑不足,在建5亿元以上区重点工业项目6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且重大项目大多数为续建项目,新引进新开工仅祥晖渔光互补发电项目,重点产业类投资项目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42.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4、财政压力仍然突出。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11.6%。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支出等重点民生领域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增幅达26.3%,全年收支缺口达2.8亿元,预计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况仍将延续。

  逆境中最容易拉开差距,转型中最容易实现赶超。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提速增效作为第一目标。坚定赶超意志,保持战略定力,自觉把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质量迈向中高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勇气加快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向改革创新要空间、要红利、要效益,靠改革创新破解硬约束,培育新动能。必须把项目引推作为第一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更大力度推进平台提升、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切实把产业升级、城乡发展、社会建设等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来,以项目支撑即期增长,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必须把富民惠民作为第一追求。以保基本、促公平引领民生改善,统筹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平安建设,切实守住民生底线,努力提升共享水平。

  三、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开创“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局之仗必须打赢、没有退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指标、工作任务等,刚才叶书记已经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这里,我重点就抓好经济工作,提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狠抓产业发展。经济出现下行,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所致,根子上是供给端质量出了问题。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轨道。一要提档升级工业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电梯、电机产业集群,力争电梯主要配件本地配套率达25%以上、电机行业产值增长12%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势推进小木业、小化工、小印染专项整治行动,综合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能耗和限排标准,倒逼低效企业整治,倒逼落后产能淘汰。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以粮食全产业链提升、湖羊深加工、淡水养殖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区级农村电商服务、湖羊屠宰交易市场服务、菱和渔业公共服务等四大农业发展平台,力争引进农业“大好高”项目3个,打造农业精品示范点50个。深化农业建设,全力推进浔练、菱和2个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综合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万亩。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提升以建材市场为龙头的商贸流通业,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服务最优的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深化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完善建材电商产业园、聚宝电商产业园和双林新我电商创业园区建设,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和引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南浔金融港”,着力引进财富管理、基金投资、保险租赁等新型业态。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户籍制度改革效应,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购房落户,推动高端人群在南浔住房消费,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四要加强企业主体培育。深入实施“象牛”企业培育工程,着力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易手续,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快推进企业股改挂牌上市,确保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2家。做优小型巨人企业,加大对南洋电机、浙江湖磨等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小型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定制经济和个性服务。落实好关于降低企业税收有关政策,打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狠抓项目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的比拼,说到底是项目的比拼。要聚焦项目引进和推进,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一要平台扩能上项目。持续深化“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和练市镇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统筹推进双林、菱湖、和孚、旧馆等工业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平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力争投入7.5亿元以上,完成平台内拆迁500户以上,拓展面积4000亩以上。二要精准招商引项目。健全完善“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和“大好高”项目引进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浙商回归、浔商回家”工程,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更好发挥产业招商组和招商顾问作用,定向引进关联性强、辐射力强、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完成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30亿元,实到外资1.6亿美元,力争签约2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三要高效服务推项目。深化“三重五联”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一桥、“两纵三横”等一批政府投资类项目和百成新型电池等一批产业投资类项目建设,确保永昌电机、源盛新材料等100个项目顺利开工,国富纺织、尤夫高纤等52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三欣重工、西直门电梯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

  3、狠抓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怎么样,直接关系项目推进,直接关系经济增长。化解要素制约,要用开放的思路、集约的理念、务实的举措。一要强化土地保障。继续通过“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做好存量土地盘活这篇文章,确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00亩。突出抓好项目的谋划和包装,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努力获取“戴帽”指标,确保新增各类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二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整合政府融资平台,在原有三大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交通水利集团、美丽村镇建设公司,做大做强对外融资主体。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银项对接等活动,多管齐下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大力推广PPP合作新模式,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充实储备一批,启动实施一批,示范运作一批。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围绕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加快打造众创空间,引进一批技术型创新团队。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与高校、职校的交流合作,注重培育我区重点发展产业的紧缺急需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服务机制,真正让优秀人才扎根南浔,服务南浔经济社会发展。

  4、狠抓“古镇+”。古镇是南浔的一块“金字招牌”, 古镇“活”,则南浔“兴”,我们一定要做深做足“古镇+”文章。一要加速度推进古镇复兴。牢牢把握旅游发展黄金机遇期,深挖潜力、增强动力。腾出发展空间,完成古镇区居民外迁1000户以上,收储企业10家以上。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江南庭院、写生基地、花间堂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丝绸码头、君澜酒店、古建筑修缮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实现5A级景区管理标准全域化,不断增强旅游服务承载能力,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旅游营销体系,确保古镇旅游人数突破130万人,门票收入7000万元以上。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梯度化、差异化旅游发展,着力打造南浔水乡生态文化旅游大景区。二要大力推进古镇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贯穿“景城一体”理念,互为平台、互为支撑。开展南浔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实施项目105个,完成投资41亿元,确保南方新世界、垂虹公园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华美达广场酒店、“三电”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扎实开展城市管理专项行动,打造“两轴一区”城市示范街区,打通联谊路、向阳路等五条城市干道,全面启动环卫后方基地和数字城管项目。三要稳步推进古镇与小城市、中心镇和其他镇村的协同发展。围绕全域城镇化目标,做优区块、做强全局。持续推进练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完成投资35亿元,全力打造“浙北水乡电气新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湖笔、丝绸等传统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善琏湖笔小镇投资10亿元、启动4A级景区创建,丝绸小镇荻港片区投资6.1亿元。积极推进南浔智能电梯小镇创建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加大双林、菱湖两大中心镇和旧馆、千金、石淙等集镇建设管理力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魅力水乡建设,确保新创建美丽乡村6个、魅力水乡示范村7个。